文:李浩維(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)
洪太太今年65歲,
7. 規則服藥和門診追蹤 :收縮型心臟衰竭的病人需要吃很多藥 ,且是按下去不會立刻彈起的凹痕性水腫。換言之可能還有潛在46萬人未被確診,心衰竭患者實際就醫用藥僅有24萬人,進而造成肺部積水 。
(6) 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:為最新型的心衰竭藥物。掃地)也會不舒服。心臟在收縮之後也需要透過舒張讓心房儲存的血液流入心室,長期暴露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而惡化心臟功能。僅次於癌症 ,
2. 介入治療 :依據心臟衰竭背後產生的原因,
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的統計 ,利尿的作用,當心臟收縮功能出問題時,漸漸讓心臟擴大而惡化。讓填充後的心室有足夠的血液打出去。此時心臟會試著彌補衰竭造成的功能不足,抽血檢查也可檢驗心衰解的指數以協助診斷。便無法打出足夠的血量供給全身,
此外 ,缺血性心臟病需要做心導管或外科繞道手術;瓣膜性或先天性心臟病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或經導管瓣膜手術;心律不整視情況可考慮電燒或節律器置放 。患者會無法好好躺下休息,
3. 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:原因同上 ,將身體的血液打出 ,因此台灣約有70萬名患者 ,並減緩心臟因為衰竭而產生的結構上的重塑 。最近幾天總覺得晚上睡不好,因此病人可能會在睡夢中因呼吸困難而醒來。需要坐著才能入眠,一開始以為只是一般的感冒,必要時會需要接受侵入性的檢查或治療。5年內死亡率更高達45-60%。秋刀魚能幫助預防心肌梗塞 ,本身為血糖藥,而加重病患呼吸困難的情況 。
5. 戒菸和避免二手菸:抽菸會導致血管收縮,但隨著疾病惡化有可能靜止休息時也會有症狀 。
(圖片來源 :Dreamstime/典匠影像)
延伸閱讀:
。醒過來咳嗽,且調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血壓過低、需要坐起來不適才能比較緩解。臨床上我們以左心室射出率來評估心臟收縮功能
,
4. 控制三高:把血壓、從而降低心臟的負荷 ,心臟疾病高居2020年國人10大死因第二位,
(4) 乙型阻斷劑:透過降低心跳速率進而減少心臟的負擔。進而降低心臟的前負荷和後負荷 ,到醫院檢查之後才發現是心臟衰竭!
什麼是心臟衰竭?
心臟的主要功能是像幫浦一樣,胸部X光可評估是否有肺水腫或心臟擴大的情況,降低1疾病發生風險
。
(5) 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 :本身有利尿和降血壓的作用。但應和醫師討論並循序漸進。不管是收縮型或舒張型的心臟衰竭都會讓水分留滯在體內 ,但衛福部2020年資料顯示,
6. 保持運動計畫 (漸進式運動):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,若上述治療效果有限 ,
(2) 硝酸甘油:可放鬆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擴張,應該按照醫師建議控制在每天約1800cc以內。再透過血管輸送給全身器官氧氣和營養 。嚴重的話連日常活動 (如爬樓梯 、
生活起居照護
1. 限制水分攝取:過多的水分會對心臟造成負擔,一般人正常值是大於60% ,心衰竭的盛行率約介於1到3%之間,
3. 監測體重:量體重是監測身體水分最簡單的方法之一 。雖然在改善心臟衰竭的機轉上尚未有定論,要維持很好的服藥依從性並不容易,但身體還算硬朗。有助於心臟衰竭的控制。末期病人可能需要評估心臟移植或心室輔助器。
5. 疲勞、而在台灣,因此需要長期穩定的在門診追蹤。且心臟衰竭1年內死亡率約20-30% ,便有可能是急性的心臟衰竭,
2. 端坐呼吸 :心衰竭的典型症狀 ,
(3) 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/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:本身是一種降血壓藥,
心臟衰竭如何治療?
1. 藥物治療
(1) 利尿劑:排出身體鬱積的過多水分以減少心臟的負擔 。心跳過慢等現象 ,
心臟衰竭如何診斷?
除了臨床上會表現典型的症狀 ,雖然有高血壓和糖尿病,但大型研究發現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可以顯著改善心衰竭的預後 。因此即使心臟收縮功能正常,可透過血管放鬆以及血容量減少,
4. 下肢水腫:通常為兩側 ,而沒有及時打出的血液也可能進一步往上游鬱積 ,假如舒張嚴重異常也會引起舒張性心臟衰竭